呼伦贝尔市政府门户网站

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旗市动态

“点线面”工作法 确保野生动物保护监测体系更完善

发布时间:2025-01-08 08:14 来源: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浏览:
【字体大小:

远红外相机监测画面中,猞猁闲庭信步,雪兔身姿矫健。冬日的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“野”趣盎然。为进一步摸清保护区内国家重点野生动物种类、种群数量及分布、栖息地情况,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是否受威胁情况,入冬以来,保护区工作人员研究采用“点线面”工作举措,确保野生动物保护监测体系更完善。

以“点”为基,明确监测重点。在野生动物监测工作中,保护区工作人员首先明确监测的重点,包括动物名称、学名、分类、栖息地、生活习性等基本信息,野生动物的数量、种群结构以及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、保护级别信息等。这些重点就是监测工作中的“点”。针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,明确重点监测的疫病种类,如已知的陆生野生动物与人类、饲养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等,同时确定重点监测的物种,如哺乳类、鸟类、爬行类和两栖类等基础信息。

以“线”为轴,串联监测流程。工作人员将这些监测重点按照需要保护级别的等级关系串联起来,形成完整的监测工作流程或步骤,即“线”。保护区工作人员制定了详细的监测计划、野生动物救助应急值守预案等措施,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。同时,还建立了监测信息的报告和反馈机制,详细记录每次应急值守活动的具体情况,包括时间、地点、事件类型、处理过程及结果等,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。定期对应急值守工作进行评估,总结经验教训,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方案,确保应急值守工作持续有效。

以“面”为体,强化监测预警系统。将这些监测流程和步骤交汇在一起,形成一套完整的监测网络,即“面”。保护区工作人员建立了多层次的监测体系,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,如无人机巡护、红外相机监测、卫星遥感技术等,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野生动物监测网络,实现对重点区域、敏感物种的实时监测。基于监测数据,建立科学有效的预警模型,对野生动物异常行为、疾病爆发、自然灾害等潜在风险进行提前预警,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,为应急响应争取宝贵时间。

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“点线面”结合的工作思路和举措,有效的分解了冬季野生动物种群底数排查及疫病高发期的工作压力。下一步,保护区将通过强化监测预警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、优化资源配置、加大宣传教育等措施,有效提升应对冬季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,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有力保障,从而夯实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基石。(萨日娜)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